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召開。江蘇悅達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陳云華在提案中表示,國有企業要抓住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帶來的機遇,加快紡織業結構調整,培育以技術、品牌、綠色發展為核心的競爭新優勢,以創新驅動提高科技貢獻率和品牌貢獻率,進一步提高產品附加值,促進紡織產業轉型升級。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紡織服裝行業最大的生產國和出口國。2013年我國紡織行業主要經濟指標仍保持了穩定增長。同時,我國紡織行業已進入深度調整的重要時期,產業長期積累的深層次問題逐步顯現。目前面臨國際市場增長緩慢、內外棉花價差過大、原料等生產要素價格上漲等各種壓力。我國紡織業的現狀要求必須加快紡織產業轉型升級。 江蘇省是我國沿海紡織產業主要分布區之一,紡織工業總產值已連續3年超過萬億元,正朝著“品牌江蘇、時尚江蘇”目標邁進。鹽城歷來是江蘇省乃至長三角地區重要的棉紡織業制造基地,目前正依靠科技進步從紡織大市向紡織強市轉型升級。悅達紡織經過10年的發展,通過實施“國際化、差別化、品牌化”戰略,企業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產品、品牌競爭力不增強。通過與德國黛安芬、艾文德、臺灣南緯等世界知名企業合作,構建了集品牌服裝、高檔家紡、產業用紡織品等一條龍產業鏈,進一步增強了可持續發展能力。 結合其所任職的江蘇悅達集團的做法,江蘇悅達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陳云華就國有企業如何推動紡織產業轉型升級建議如下: 一 要加強國際合作,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紡織產業轉型升級。悅達紡織積極實施國際化戰略,實現了紡織裝備、技術水平和產品、品牌競爭力的全面提升,促進了紡織產業向科技、生態、品牌化轉型升級。國際化是我國紡織業發展壯大的必然選擇,是促進紡織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一是要加強與國際知名企業合作。拓展在高新材料、高端技術、人才、產品品牌、市場等多方面的合作,增強創新能力,推動產品換代升級,利用國際化設計、品牌經驗和營銷渠道,開拓國內外市場,實現互利雙贏;二是要優化資源配置。要鼓勵企業到國外資源及勞動力豐富地區建設生產基地,降低綜合成本,鞏固和提高國際競爭優勢。近年來,我國紡織企業的制造成本大幅上升,有統計顯示,目前我國紡織業用工成本比東南亞國家高1至3倍,用棉成本高30%以上。向勞動力、原材料更具成本比較優勢的發展中國家布局產能已成為行業新的趨勢。 二 要加快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增強紡織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悅達以科技創新推進紡織產業升級取得了顯著成績。2013年,悅達紡織開發的面料產品中有5個被評為“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 2個獲全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三等獎、1個獲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申報各類專利22個,新產品銷售達到了總銷售量的30.96%.同時,公司被評定為“國家新型紗線及功能性面料開發基地”.科技創新是推動紡織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國有企業要以科技創新驅動紡織產業轉型升級。一是要增加研發投入。據了解,我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不到1%,而在發達國家,這一比例為3%―5%,有的甚至達到10%.目前企業的研發投入在逐年增加,政府要通過財稅政策等杠桿繼續鼓勵支持企業增加研發投入;二是要抓住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機遇,把握紡織領域新技術發展的制高點,促進高科技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產業用紡織品等核心技術的開發,提高產業化水平;三是要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建立企業紡織研究院,積極發揮其研發創新平臺作用,加快新品開發,縮小研發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不斷增強產品優勢。 三 要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提升紡織業現代化水平。目前,我國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不斷加強,推進信息化和紡織工業深度融合是紡織業轉型升級的有效手段。近年來,悅達紡織“兩化融合”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公司已被列為棉紡織行業信息化改造提升試點企業,獲得“國家級兩化深度融合示范企業”、“江蘇省先進電子商務企業”.國有企業要通過“兩化融合”,大力推動紡織產業以自動化、智能化為標志的產業升級。一是要大力加強信息化技術應用,以信息化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紡織工業,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二是要推進運用ERP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不斷提升高效集約化管理水平;三是要加強網絡渠道建設,推進電子商務業務,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實現生產、供貨全流程的現代化。 四 要加強品牌建設,不斷提升紡織業競爭軟實力。悅達紡織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取得了重要成果,悅達家紡成為國內唯一的“中國長絲色織精品面料品質標準制定單位”,悅達牌棉本色紗線被評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產品品牌”,悅達家紡功能性渦流紡紗床品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悅達”牌床上用品和棉本色紗線榮獲“國家免檢產品”稱號。品牌建設是提高紡織產品附加值,增強紡織行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國有企業要增強品牌建設的內生動力,大幅提升品牌貢獻率。一是要健全質量保障體系和質量管理制度。通過實施行業標準,加強質量檢測能力建設,保證產品質量,為品牌塑造奠定基礎;二是要加強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建設,積極培育自主品牌。要通過增加科技含量賦予產品更多附加值,發揮人才對品牌塑造、創新的推動作用,重點培育服裝家紡自主品牌;三是要突出生態環保品牌建設和創新。加強生態環保工藝開發,促進清潔生產先進技術開發和推廣,提高行業綠色生產技術水平,確保產品生態安全。 |